距离只差1.5英里,两家硅谷芯片巨头迎头而立。但这一周,加州Santa Clara,阳光似乎只洒在英伟达的玻璃外墙上,而英特尔的总部上空,则压着一层难以化开的阴霾。
“我们已经不在全球前十。他们太强了,AI竞赛对我们已经太晚。”——这是英特尔新掌门人陈立武在全员沟通中的原话。视频画面流出,管理层不再故作镇定,遮羞布直接撕碎。在全球舞台上,英特尔主动承认败阵。这种坦白多少让整个行业为之一震。
对硅谷的老员工们来说,这场“自白”比新闻报道更让人心头发紧。他们曾经身着印有“Intel Inside”字样的T恤,骄傲地走在大街小巷。PC的世界几乎每一份计算力都有英特尔的DNA。可当AI风暴席卷,一度横扫硅谷的芯片帝国,却成了门口迟到的学生,推门才发现座位早已坐满。HN号同事艾米说:“以前招聘市场,英特尔是所有人争先涌向的港口。现在新人来,第一目标是英伟达。”
这不是英特尔第一次错过技术革命。但这次,他们自己都打了退堂鼓。真正让人错愕的不只是错过——而是正值AI产业狂奔,他们竟然丧失了哪怕虚伪的自信。AI芯片格局早已重塑,英伟达一骑绝尘、台积电异军突起,AMD、苹果等接连越位。只有英特尔,像迟暮拳王被逼到角落,不再试图挥拳,倒是平静得异常坦诚。
有业内人士调侃:英特尔还以为摩尔定律会是永恒的护身符。但摩尔定律本身已经在边缘摇晃,AI芯片的“规模法则”才是新世界的圣经。研发速度、数据吞吐能力、模型优化,明显比“技术进步按年”来得更致命。曾经的核动力航母,如今被太空飞船直接超车——没人再等昔日霸主慢慢调头。
去年英伟达市值短暂突破4万亿美元,几乎是英特尔巅峰时期难以想象的身位。资本市场没有任何怜悯。一个投行分析师回忆内部会议:“几年前还分析谁能威胁英特尔的市场份额,现在讨论的是它在哪个细分市场还有立足之地。”就算有技术大牛还在坚守,英特尔的真问题是:主流的产业话语权,已经身不由己地滑落。
而这背后的矛盾,远不止一位CEO的无奈。基础科研的投入周期、管理层对风险的胆怯、传统芯片产线的惯性,再加上新兴AI芯片的“生态门槛”——少一样都难以翻盘。“我们已经晚了。”——一个企业最深刻的痛,也许是不得不向全体员工承认,这不是短期困局,而是方向错位。无数工程师,在交班台前长叹:这几十年我们苦苦积累的底子,竟然在一夜之间被重构。
但摊牌带来隐性的转机吗?有员工私下乐观:“往好里想,也许这次愿意承认失败,才有可能推倒重来。”问题是,高科技行业的舞台,没有重来的机会。投资人、合作伙伴、产业链,都不会为等待英特尔的转身而按下暂停键。唯一的例外,是那个对手——苹果。市场会等苹果变聪明,却不会给你这个迟到者多一分钟。
反观英伟达,黄仁勋几乎用一己之力把AI算力推向主流。押注AI训练芯片,疯狂扩建新工厂,大手笔抢跑每条供应链。你很难不承认,这种“压上身家性命”的激进,才是新时代芯片巨头应有的魄力。与之相比,英特尔的务实和自省,在强者博弈下反而显得格外落寞。你或许会好奇,陈立武的坦白,会唤起英特尔的自我救赎,还是成为注定黄昏的低语?
英特尔的老员工私下讨论,有的悲观——“时代终究会淘汰不肯跟随浪潮的人。”也有人愤懑:“如果早三年,不是没有翻盘机会。”外部舆论分歧剧烈,部分质疑其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,也有人称赞这是真正的勇气。可同步出现的,是部分骨干悄然递上了离职信。科技行业的现实从不像职场剧——没人会因为一笑泯恩仇,企业败局带来的是切实的生活选择。
我始终在想,一家巨头承认落败,究竟算是一种重整旗鼓的信号,还是彻底失去幻想的白旗?或许这个答案要由时间给出。但有一点可以确定,这个赛道不会为任何迟到者铺红毯。下一个“Intel Inside”,很可能不会再有。硅谷的太阳,还会照亮新一代芯片奇才,但它不会等在失落者的窗口前。
或许最值得我们追问的是:在科技行业,直面失利究竟是勇者的开始,还是归于无声的谢幕?你会怎么选?
泰禾优配-配资好评配资门户-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-十大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