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派老手竟被行情吊打?200万炒股亏损背后的真相,散户看完沉默了
朋友老周炒股12年,账户常年蹲着200万子弹。上周约饭时他灌了三杯冰啤,突然冒出一句:“现在这行情,技术分析就是个笑话!”这话让我后背发凉——要知道这哥们当年可是靠MACD金叉阳线吃遍主板的“技术大神”。
老周翻着手机皱眉:“我挑的票个个业绩优良,市盈率低得像白菜价,结果月线阴跌15%!反倒是那些ST股,业绩暴雷还能连续涨停。”这话让我想起小区门口卖煎饼的老王,上个月全仓买入某光伏概念股,现在逢人就吹“闭眼买垃圾股都能赚”。
翻看深交所数据,2025年二季度涨幅前50的股票里,32家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,18家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。这场景像极了2015年杠杆牛,只不过这次站C位的是AI算力、脑机接口这些虚无缥缈的概念。
技术派的三大致命伤挺扎心。
第一桩是指标成摆设。老周指着K线图苦笑:“MACD水上金叉我买过三次,两次套在山顶。”雪球上有篇热帖,作者用20年数据回测发现:单纯依赖MACD交易,胜率不到42%。就像拿着航海图却看不懂天气预报的水手,早晚要翻船。
第二桩是执念害死人。“我研究公司五年财报,结果董事长突然离婚导致股价腰斩!”老周的遭遇印证了行为金融学的“禀赋效应”——人们总对投入时间成本的事物产生错误迷恋。就像追了三季的烂剧,明知剧情注水还忍不住刷完。
第三桩是人性放大器。朋友说的“业绩好的不涨,暴雷的狂飙”,本质是市场情绪的极端演绎。2025年二季度北向资金净流出超千亿,游资却把ST板块成交额炒到主板三倍。这就像菜市场里,有机蔬菜滞销,烂叶菜反倒被抢购一空。
我那啥都不懂的表弟,今年靠“涨停板敢死队”策略赚了40%。他的秘诀简单粗暴:早盘集合竞价选涨幅3%-5%的票,换手率超15%直接挂单,跌破分时均线秒撤单。这种野路子看似荒唐,却暗合行为经济学原理——散户追涨本质是在参与“反身性游戏”。当机构用量化模型筛选价值股时,游资正在收割情绪溢价。就像2023年的CPO概念,业绩预增的公司涨30%,沾边的垃圾股却涨了300%。
破局者的生存指南有三条。
给技术指标加道“安全锁”是个办法。某私募总监分享过绝招:MACD金叉出现时,必须同步满足成交量放大20%+融资余额增加5%。这套“双保险”策略,让他躲过了2024年新能源板块的崩盘。
建立“情绪温度计”也管用。观察沪深300指数与创业板指的背离度,当大盘蓝筹阴跌而题材股狂飙,往往预示变盘临近。就像2025年5月,当茅台连跌7天而某脑机接口概念月涨200%,就是撤退信号。
最关键的是修炼“钝感力”。杭州股神老张有套“三不原则”:不看盘面波动、不查账户净值、不接飞刀消息。他重仓的某消费股,从2023年持有至今翻了五倍,期间最大回撤达45%。
看着老周手机里密密麻麻的技术指标,我突然想起巴菲特那句名言:“市场短期是投票机,长期是称重机。”在这个算法横行的时代,或许真正的赢家,是那些懂得在理性分析与疯狂人性间找到平衡点的人。就像熬中药,急火攻心会烧干,文火慢炖方出味。
“炒股不是比谁看得准,而是比谁摔得轻。”
“当所有人都在谈论某个概念时,往往离散场不远了。”
“技术分析的尽头,是认知与人性的博弈。”
泰禾优配-配资好评配资门户-中国证券公司前100名-十大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